• <tbody id="ss4q9"><noscript id="ss4q9"></noscript></tbody>
    <th id="ss4q9"></th>

    <tbody id="ss4q9"><noscript id="ss4q9"></noscript></tbody>
    新電力網 · 打造最新最全的電力資訊網
    當前位置: 主頁 > 電力監管 > 企業經管 > 突發事件應急管理

    突發事件應急管理

    發布時間:2023-03-11 23:44內容來源:新電力網 點擊:

      

    【完善應急預案體系】   按照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預案體系要求,修訂完善《綿陽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各類專項預案,制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組織體系框架圖、應急預警流程圖以及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一、二級應急響應流程圖,明確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處置程序,不斷提高預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2009年,市級相關部門修訂完善專項預案7個,部門預案85個;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修訂完善總體應急預案14個;各企事業單位、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及村(居)委員會等基層單位編制、修訂、完善具有各自特點的簡明、實用、操作性強的應急預案。全市基本上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預案體系。

    【應急演練】   為加強對預案的動態管理,不斷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實效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各地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防汛抗旱、地質災害處置等各類預案演練12次,對于涉及多個地區和部門的預案,通過開展聯合演練等方式,促進各單位的協調配合和職責落實。

    【建立監測預警機制】   充分發揮公安、建設、水務、防震減災、國土資源、環保、衛生、安監、藥監、農業、林業、畜牧、氣象、消防、武警、防汛、水文等監測體系的作用,通過整合資源,配強裝備,完善功能,進一步提高監測水平。針對各類突發事件,各地各部門建立會商研判制度,認真分析各類信息,建立預警信息網絡化管理數據庫并實行動態管理和監控。落實防范和處置措施,各地各部門進一步明確安全管理職責,完善監管手段,嚴格執行安全許可制度,加大對重點部位、重點企業的安全管理監督檢查力度,嚴密防范各類突發事件的發生。

    規范突發事件信息報送】   重視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工作,建立健全突發事件信息報送規章制度,規范突發事件信息報送的時限、范圍、內容和程序,提高各地各部門對應急處置信息報送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明確信息報送的責任制。通過建立社會公眾報告、舉報獎勵制度,設立基層信息員等多種方式,拓寬信息報告渠道。建立健全各級政府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預警系統,建立預警信息通報與發布制度,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短信、電話、宣傳車等各種媒體和手段,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由市政府應急辦牽頭,會同軍分區和公安、消防、民政、財政、發改等部門,整合利用民政系統災后重建項目資金,組建和裝備一支由300人組成的全市綜合應急救援大隊,承擔全市急、難、險、重的應急處置任務;市級各相關職能部門牽頭,分別組建人員搜救、醫療救護防疫、交通運輸、防汛抗旱等市級專業應急隊伍共15支5300余人,縣市區共組建各類應急救援隊伍和志愿者隊伍205支,21700余人。

    【應急指揮能力建設】   2009年7月,市政府辦公大樓內應急指揮平臺實現與110指揮中心、防汛指揮中心、120緊急救援中心、氣象指揮中心、數字城管中心等5大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應急聯動,具備應急值守、視頻會商、指揮協調等應急管理基本功能;2009年9月,由市政府應急辦和市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共同負責統籌,為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級各部門、各縣市區和部分邊遠鄉鎮統一配置無線電短波/超短波電臺,形成一套傳統有效的獨立的應急指揮通信系統;2009年底,初步完成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的擴建工作,使其成為市政府應急指揮備用平臺,承擔市政府應急指揮職能,確保市委、市政府在應急狀態下的指揮通訊得到有效保障,切實提高市委、市政府應對緊急突發事件中的通信指揮能力。

    (楊   敬)

    自然災害應急處置

    【監測預警】   綿陽市是自然災害多發、重發地區,2009年經歷暴雨洪澇、大風、地震、地質、干旱、雪災、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全市9個縣市區,277個鄉鎮,441.9萬人受災,死亡8人,失蹤9人;死亡大牲畜3097頭(只),損壞房屋44432間,倒塌房屋10882間;農作物受災23萬公頃、成災7萬公頃、絕收1.47萬公頃;糧食減產39.17萬噸,損失現糧3.07萬噸。全市直接經濟損失23.77億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9.49億元。面對自然災害頻發、規律不確定、衍生次生災害突發性和危害性增強、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等嚴峻形勢,全市充分發揮各類監測體系的作用,高效有序地開展監測預警工作。氣象、水文部門負責密切監測天氣和汛情發展變化,一旦出現異常天氣和汛情,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水務、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加強對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監測巡查,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特別是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工程、重點部位、重大隱患要加密監測,落實群專結合的監測措施;新聞媒體負責及時播報洪澇和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各地建立有效機制,加強監測預警預報,并加大力度改善邊遠農村地區預警信息傳遞手段,確保信息傳遞及時、準確、暢通,擴大預警信息傳播的覆蓋面。

    【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建設】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和改進應急管理工作的決定》(綿委發〔2009〕15號)和《綿陽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修訂并印發《綿陽市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預案》,完善自然災害救災救濟、森林火災、氣象災害、防汛、抗旱等10個自然災害類應急預案;制定自然災害應急救災組織體系框架圖、應急處置組織體系框架圖以及特別重大、重大自然災害一、二級應急響應流程圖;成立市政府市長任總指揮長、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任常務副總指揮長、分管農業、國土資源等相關工作的副市長分別任副總指揮長,市應急、民政、水務、氣象、防震減災、國土資源、農業、林業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災情核查、物資保障、轉移安置、衛生保障、交通保障、通訊保障、安全保衛、資金保障、捐贈接收新聞宣傳等10個應急保障工作組。按自然災害不同種類和救災應急實際需要,自然災害應急指揮部下設市防汛抗旱、氣象災害、防震抗災、地質災害、農業災害、護林防火等6個專項應急指揮部,負責承擔防汛抗旱、氣象災害、防震抗災、地質災害、農業災害、森林火災等災害的應急處置。

    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相繼修訂完善自然災害應急預案14個;各企事業單位、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及村(居)委員會等基層單位編制、修訂、完善具有各自特點的簡明、實用、操作性強的應急預案。全市基本上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自然災害應急預案體系。

    【應急工作部署】   7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開應急處置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主要分析全市當前面臨的自然災害嚴峻形勢,進一步強化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安排部署全市自然災害防范和應急處置各項工作,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和諧穩定的災后重建大局。會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吳靖平作重要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曾萬明就全市應急處置工作進行具體安排。

    【“714”防洪搶險】   7月14~18日,全市普降暴雨、大暴雨。全市降雨量(單位:毫米)超過100的雨量點達41個,為體市近十年過程降雨總量最大、降雨達到100毫米站點最多、降雨引發次生災害危害最大的一次強降雨,全市大部分地區受災,災后重建受到嚴重影響。

    市委書記吳靖平獲知暴雨天氣預警后,立即指示市委辦、市府辦連夜發出《關于切實做好防汛減災有關工作的緊急通知》(綿委辦〔2009〕53號),對防汛救災等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災情發生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受災地區黨委、政府緊急響應,組織干部群眾扎實有序地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各類險情迅速得到控制或解除,受災群眾得到妥善安置,受災地區社會保持穩定。

    災害發生后,綿陽軍分區高度重視,立即成立抗洪搶險指揮部,落實軍地救災信息互通制度,并組織應急分隊977人,就地動員民兵3500余人次,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搶險中,共解救和疏散受困群眾4600余人,轉運物資25噸。應急、水務、防汛、氣象、交通、國土、民政、衛生、防疫、公安、消防、農業、農機、紅十字會等部門立即行動,緊密協作,認真落實震損病險水庫、堤防、堰塞湖等防御措施,加強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警工作,迅速開展“生命線”搶通保通施工和山體滑坡、泥石流處置,全力調運食品、藥品等救災應急物資,切實做好臨時安置點衛生防疫和醫療救治,加強搶險排澇、疏通道路、交通管制、治安巡邏等工作。此次暴雨災害中,全市共緊急轉移安置群眾5.8萬人,解救被困群眾1450人;發放救災大米481.69噸,面粉179.06噸,食用油11.19噸,毛毯3900床,棉被1000床。

    【健全應急物資儲備機制】   按照《綿陽市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預案》的要求,全市承擔自然災害應對職能的市級部門、各縣市區政府、園區管委會及災害多發地鄉鎮,都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機制,組織、指導生產經營企業制定儲備計劃,建設儲備庫點,儲備適量救災物資。其中,由市經委、市商務局負責建立市級應急物資生產、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系統,組織企業做好基本生活用品和重大生活品的供應和保障工作,確保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所需的物資供應。市工商局、市物價局負責做好群眾生活必需品的市場供應和物價的監管,必要時,采取強制干預措施,確保市場的基本穩定。市經委、市商務局、市供銷社負責建立應急物資采購和調撥制度,與有關企業簽訂應急物資緊急購銷預訂協議,確保緊急需要時能夠采購和調撥所需物資。應急時期,所需的應急物資由市公安局配合有關部門采取強制措施緊急征用和采購,事后由組織緊急征用和采購的部門負責結算,政府財政部門按規定核撥經濟補償和支付貨款所需資金!毒d陽市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預案》啟動后,由指揮部報市政府批準后將糧食、衣被發往災區。同時,積極向省民政廳申請救災物資,確保災民生活需要。建立救助物資生產廠家名錄,必要時簽訂救災物資緊急購銷協議。災情發生時,可調用縣(市、區)救災儲備物資;縣市區儲備物資不足時,及時追加資金購置或向省上申請調撥。

    【地震應急預案更新】   結合汶川特大地震應急救援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市防震減災局完成《綿陽市地震應急預案》(試行稿)和《綿陽市防震減災系統地震應急預案》的修訂工作,并報送市政府備案。同時,各縣市區、政府有關部門、學校、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以及人員密集場所等開展《地震應急預案》的編制及更新工作。

    【地震應急救援工作演練】   為確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安全穩定,緊密結合全市地震災區實際和應急處置、反恐維穩面臨的嚴峻形勢,9月27日上午8時30分,綿陽市政府組織大規模地震應急處置反恐維穩綜合演練。在地震應急處置環節,模擬北川、平武交界處發生6.8級地震發生后,應對地震災害及其次生災害的應急處置措施。

    【余震后應急處置及震情收集】   6月30日02時03分,綿竹市(北緯31°4′,東經104°1′)發生5.6級地震;30日15時24分,四川省什邡市、綿竹市交界(北緯31°5′,東經104°)發生5.0級地震,這兩次強余震綿陽市城區明顯有感,安縣、北川、平武、江油強烈有感。根據綿陽市防震減災局現場工作組震害調查,破壞最為嚴重的為安縣永河鎮,鄉政府圖書室造成局部倒塌;部分農戶房屋出現梭瓦、倒脊、墻體裂縫;部分新建農戶房屋,墻體、房頂出現輕度裂紋;公路沿途可見地震滾石。

    9月20日零時42分,在北川、平武縣交界處發生4.9級余震,市防震減災局在地震發生15分鐘后迅速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地震信息,穩定人心。同時,副局長安心靈和北川縣防震減災局副局長肖明德組成地震現場工作組赴震中調查災情,深入都壩鄉、貫嶺鄉及桂溪鄉了解災情,召集業務骨干參加緊急會商會,對全市的震情形勢進行認真研判。(楊   敬)

    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處置

    【建立健全應急體系】   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牽頭單位,負責建立組織健全、反應靈敏和運作有效的應急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成立綿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領導小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隊等應急組織機構。組織制定《綿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處置工作管理辦法》,明確應急隊伍的權利和義務,保證應急隊伍的相對穩定與發展,完成《綿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起草、修改任務,領導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審定后,及時下發到各處、所、院、室,為中心處理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提供組織和技術保證。編。玻埃埃鼓昃d陽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處置隊值班表,制作應急處置隊工作通訊錄,建立起運行有效地應急機制。

    【衛生應急培訓和演練】   為提高全市應急處置專業人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市疾控中心每年舉辦4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培訓班,每年舉行一次應急處置演練,對中心應急處置隊和各區市縣主要應急專業人員進行培訓。通過培訓和演練,提高中心應急隊伍和全市應急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科學處置突發事件】   2009年,中心應急處置隊共處置各類突發疫情79起,其中傳染病疫情74起,中毒事件3起,污染事件1起,其他事件1起。尤其是在處置甲型H1N1流感暴發疫情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充分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疾控精神,會同有關部門在最短時間內控制疫情的蔓延,全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得到有效保障。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評價。(李永清)

    農業畜牧業

    突發事件處置

    【夏旱應急工作】   2009年夏播開始后,綿陽持續高溫少雨,給大春糧食生產帶來嚴重不利影響。截至6月5日,全市有近1.67萬公頃水稻和近2.67萬公頃紅苕無法栽插,已播栽的作物受旱面積達8.82萬公頃,占已播栽面積31.2%,成災面積1.62萬公頃,死苗面積2326公頃。玉米受旱萎蔫面積3.81萬公頃,占已播栽面積40.2%,已栽水稻脫水開裂面積1.14萬公頃,占已栽面積11.4%。

    旱情發生后,市農業局系統迅速向市委、市政府匯報。派駐由局領導帶隊的7個抗旱減災工作組和45名科技人員,奔赴7個受災縣市區,深入重災鄉鎮、村社,檢查指導抗旱減災工作,實行了旱情和工作動態日報制。緊急發出《關于切實抓好當前抗旱減災工作的緊急通知》(綿農發〔2009〕39號)、《關于及時抓好雨后搶栽搶種搶管工作的緊急通知》(綿農發〔2009〕41號)等文件,針對不同區域、不同作物及干旱程度,提出具體的對策措施。最大程度地減輕旱災可能造成的損失。

    【農業有害生物防控應急工作】   2009年初,市農業局修訂《綿陽市農業重大病蟲及外來有害生物應急防治預案》,以及以水稻稻瘟病、小麥條銹病等主要病蟲害為主的農業重大病蟲及以毒麥、柑橘大實蠅為主的外來有害生物應急防治預案的實施細則,并印發各縣市區農業局執行。市農業局常設農業重大病蟲及外來有害生物應急辦公室,具體負責全市農業重大病蟲及外來有害生物應急工作,分管局領導具體抓,市植保植檢站負責日常工作。

    2009年全市農業重大病蟲及外來有害生物應急工作具體抓了小麥條銹病、水稻稻瘟病、稻飛虱等重大病蟲害和毒麥、柑橘大實蠅等檢疫性有害生物監測防控,按照綿陽市和各縣市區農業重大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防治”,實行“匯報制、會商制、預警制”。 全市沒有發生成片的重大病蟲災害損失。

    【動物疫病綜合防控】   2009年,全市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繼續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部門保免疫質量”的要求,認真落實防疫工作責任制,強化免疫、消毒、檢疫、監測、應急處置等關鍵環節防控工作,全面完成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實現清凈無疫。一是及時召開全市春防、夏防和秋冬季防疫工作會議,安排部署疫病防控工作。二是切實抓好免疫工作。春防、夏防和秋冬季動物防疫的密度和有效抗體合格率均創歷年最好水平。全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藍耳病和規模場雞新城疫的免疫密度均達到100%,散養雞新城疫的免疫密度達到98.4%。上述5種重大動物疫病經省局抽檢,免疫抗體合格率分別達84.5%、85.4%、93.5%、72.7%和85.8%,全部達標,有效控制了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三是加強疫情監測。全市建立起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疫情監測網絡,積極開展甲型H1N1流感、A型口蹄疫、狂犬病和血吸蟲病的綜合防控工作。 (李元玲)

    交通突發事件處置

    【道路交通事故處置】   2009年,全市共發生各類道路交通事故34276起,死亡204人,傷11904人,直接經濟損失2559.35萬元;其中交通肇事逃逸事故178起。公安交警部門在建立交通指揮監控中心,設立報警服務臺、值班備勤室、臨時報警點和健全接處警工作制度、建立交通事故聯合搶險救援機制的基礎上,為保證交通事故得到及時處理,主動協調人民新電力網和司法部門在各縣(市、區)交警大隊新設“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實施“自主式”快處、“訂單式”服務、“密網化”破案、“預警式”防范、“量販式”教育和“無縫化”監督的“5+1”事故處理新機制。2009年全市所有交通事故傷員和財產均得到及時救治和保護,交通事故全部妥善處置,未發生矛盾激化影響社會穩定的事件,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偵破154起,偵破率達86.5%。

    【道路交通堵塞處置】   為緩解和及時處置日趨嚴重的道路交通堵塞,公安交警部門大力提高交通管理科技含量,將ADSL、3G通訊技術進行整合,建立了道路遠程監控指揮系統,實現了移動指揮、遠程疏導、非現場適時取證、事故快處、快速處突、遠程宣傳、自動預警等功能,并創造高峰排堵“三前、三勤”工作法、“背靠背”排堵工作法,建成全省一流的東方紅大橋交通指揮崗,通過提高路面“見警率”,擴大“遠端分流”范圍,開展“誘導式”分流,推行交通事故快處,設置緩堵熱線,緩解交通堵塞狀況,全市未發生一起導致交通癱瘓的嚴重堵塞。

    【交通意外事件處置】   公安交警部門專門研究制定《綿陽市突發交通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成立處置交通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設立指揮部辦公室和現場處置、現場調查、善后處理調解、檢驗鑒定、后勤保障、新聞報道等7個職能組,加強惡劣氣候和地質災害造成交通嚴重堵塞或連續引發交通事故以及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突發性堵車、斷道等群體性公共事件和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2009年,公安各警種協同配合,成功處置全市有影響的群體性交通事件7起,縣(市、區)有影響的群體性交通事件2起,以及一次死亡3人(含)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3起。(銀   濤)

    【道路運輸應急保障】   綿陽市參加全。玻埃埃鼓甓鹊缆愤\輸應急演練按照任務要求,組織20輛貨車在規定時間內提前趕到指定集結地點――成都生旌物流停車場,圓滿完成任務;完成汶川特大地震周年祭和“十一”黃金周等應急運輸保障工作。在突發情況下,運管部門行動迅速,迅速落實應急運力,其中汶川特大地震周年祭征調31輛客車趕赴任家坪緊急疏運群眾,“十一”黃金周調派15輛客車支援全省應急運輸,各項應急運輸保障工作均及時趕赴需支援地點開展應急保障,圓滿完成了上級下達的應急運輸保障任務。

    (張   霜)

    社會安全突發事件處置

    【概況】   市公安局強化維護社會穩定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嚴格落實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維穩工作責任制,緊緊抓住涉藏維穩、涉校維穩、涉災維穩、涉企維穩等重大敏感問題,尤其是汶川特大地震清明祭奠及周年紀念活動和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期間,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各類突發暴力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突出情報信息、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重點人員穩控,完善指揮、取證、保障、督導、宣傳等處置工作機構,能夠迅速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使處置工作順利有效開展。全年收集掌握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各類預警性、行動性情報信息179條,依法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91起,其中100人以上19起。參加51次大型文體、商貿、會議活動的安全保衛。執行防暴排爆任務7次,打擊殺人、劫持人質等暴力案件5件,處置各類可疑爆炸裝置12件。2009年,在對敵斗爭和穩定形勢極其復雜、嚴峻的情況下,新電力,主要街道、公共場所群體性事件比去年同期下降60%,沒有發生牽扯黨委政府大量精力或引起各級領導高度關注的群體性事件,確保全市社會政治穩定。(銀   濤)

    工業企業安全

    突發事件處置

    【概況】   2009年全市工業企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46起,其中一般事故45起,較大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1起。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51人,直接經濟損失1018.8萬元。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均在第一時間內展開了營救,各有關部門立即啟動相應級別的預案,指揮協調現場搶險、急救、治安、交通、后勤保障、人員疏散和善后工作,并根據事故的類型特點調集有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援救,同時及時做好善后處置工作。46起事故均得到有效的處置。

    【“311”柴油泄漏事故】   2009年3月11日14時左右,四川煤田地質137總公司施工人員在成綿樂城際鐵路巖土勘察鉆孔鉆探施工作業時,將位于綿陽市涪城區龍門鎮青霞村2組的蘭成渝輸油管道K0748+800處距地面1.8米的地下管道鉆破,造成柴油泄漏事故。事故發生后,該公司現場管理人員當即組織群眾對現場油流進行圍堵。北京調控中心接到報告后,啟動全線緊急停輸程序并緊急停止油品輸送。15時15分至15時45分,蘭成渝公司綿陽站、龍門鎮派出所、高新區消防隊、綿陽市政府、綿陽公安局、綿陽市消防大隊相繼趕到現場,立即組織民工修筑土埂,挖設圍堰和集油坑,展開現場封鎖清理和群眾疏散工作,消防人員使用消防泡沫對油品污染區域進行覆蓋。15時48分,北京調控中心通知關閉上下游閥室閥門,泄漏基本得到控制。17時30分,首批搶險人員到達現場。20時,油罐車到達現場。3月12日凌晨2時10分,搶修人員開挖管道搶修焊接作業坑。9時02分,開始干線焊接作業。11時40分,管線泄漏點封堵焊接完畢。12時08分,蘭成渝輸油管道全線恢復正常運行。至此,蘭成渝輸油管道柴油泄漏事故得到成功處置。經環保部門跟蹤監測,涪江流域水質符合國家標準。

    【“526”中科成塔子壩污水處理廠中毒事故】   5月26日上午9時50分左右,中科成塔子壩污水處理廠1名維修班工人在進入深3.5米的放空閥門井下作業時發生中毒,同去的另2名作業人員救人心切,先后下井施救時相繼中毒暈厥在井內,3人經搶救無效死亡。市政府、市安監局接事故單位報告后,當即派人趕赴現場進行現場處置,指揮救援和事故善后及調查工作。事故調查組查明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市安監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分別對責任單位、責任人員作出了20萬元和6萬元的行政處罰。四川省建設廳吊銷了綿陽中科成污水凈化有限公司塔子壩污水處理廠“運行合格證書”,整改期限一年。取消該公司總經理、廠長等管理人員的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上崗證。組織作業的負責人被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郭曉青)

    應急常識

    求救信號識別

    SOS是國際通用的求救信號。一般情況,重復三次都象征求助,根據自身的情況和周圍的環境條件,可以點燃三堆火、制造三股濃煙、發出三聲響亮口哨、呼喊等。

    1.火光信號

    國際通用的火光信號是燃放三堆火焰;鸲褦[成三角形,每堆之間的間隔相等最為理想。保持燃料干燥,一旦有飛機路過,盡快點燃求助。盡量選擇在開闊地帶點火。

    2.濃煙信號

    在白天,濃煙升空后與周圍環境形成強烈對比,易被發現。在火堆中添加綠草、樹葉、苔蘚或蕨類植物都能產生濃煙;潮濕的樹枝、草席、坐墊可熏燒更長時間。

    3.旗語信號

    一面旗子或一塊色澤亮艷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揮棒時,在左側長劃,右側短劃,做“8”字形運動。如果雙方距離較近,不必做“8”字形運動,簡單劃動即可,在左邊長劃一次,右邊短劃一次,前者應比后者用時稍長。

    4.聲音信號

    如距離較近,可大聲呼喊求救,三聲短三聲長,再三聲短;間隔一分鐘后重復。

    5.反光信號

    利用陽光和一個反射鏡即可發出信號光求救。如果沒有鏡子,可利用罐頭蓋、玻璃、金屬片等來反射光線。持續的反射將產生一條長線和一個圓點,引人注目。

    6.信息信號

    遇險人員轉移時,應留下一些信號物,以便救援人員發現。如:

    將巖石或碎石擺成箭頭形,指示方向。

    將棍棒支撐在樹杈間,頂部指著行動方向。

    在一卷草束的中上部系上結,使其頂端彎曲指示行動方向。

    在地上放置一根分杈的樹枝,用分杈點指向行動方向。

    用小石塊壘成大石堆,在邊上再放一小石塊,指示行動方向。

    用一個深刻于樹干的箭頭形凹槽表示行動方向。

    兩根交叉的木棒或石頭意味著此路不通。

    用三塊巖石、木棒或灌木平行豎立或擺放表示危險或緊急。

    預警信號識別

    臺風預警信號

    臺風預警信號分五級,分別以白色、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

    a)臺風白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 48小時內可能受熱帶氣旋影響。

    b)臺風藍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 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為67級,或陣風78級并可能持續。

    c)臺風黃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為89級,或陣風910級并可能持續。

    d)臺風橙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12小時內可能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或者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為1011級,或陣風1112級并可能持續。

    e)臺風紅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12小時內可能或者已經受臺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或者已達12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暴雨預警信號

    暴雨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a)暴雨黃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6小時內本地將可能有暴雨發生,或者強降水將可能持續。

     。b)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過去的3小時,本地降雨量已達50毫米以上,且雨勢可能持續。

    c)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過去的3小時,本地降雨量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高溫預警信號

    高溫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a)高溫黃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天氣悶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接近或達到35或已達到35以上。

    b)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天氣炎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至37以上。

    c)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天氣酷熱。一般指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到39以上。

    寒冷預警信號

    寒冷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a)寒冷黃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預計因北方冷空氣侵襲,當地氣溫在24小時內急劇下降10以上,或日平均氣溫維持在12以下。

    b)寒冷橙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預計因北方冷空氣侵襲,當地最低氣溫將降到5以下。

    c)寒冷紅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預計因北方冷空氣侵襲,當地最低氣溫將降到0以下。

    大霧預警信號

    大霧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a)大霧黃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1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于500的濃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于500、大于等于200的濃霧且可能持續。

    b)大霧橙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6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于200的濃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于200、大于等于50的濃霧且可能持續。

    c)大霧紅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兩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低于50的強濃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低于50的強濃霧且可能持續。

    灰霾天氣預警信號

    灰霾天氣預警信號,以黃色表示。

    圖標:■

    含義:12小時內可能出現灰霾天氣,或者已經出現灰霾天氣且可能持續。

    雷雨大風預警信號

    雷雨大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a)雷雨大風藍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6小時內可能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到6級以上,或陣風7級以上并伴有雷電;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已達到6-7級,或陣風7-8級并伴有雷電,且可能持續。

    b)雷雨大風黃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6小時內可能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以上,或陣風9級以上并伴有強雷電;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達8-9級,或陣風9-10級并伴有強雷電,且可能持續。

    c)雷雨大風橙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兩小時內可能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0級以上,或陣風11級以上,并伴有強雷電;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為10-11級,或陣風11-12級并伴有強雷電,且可能持續。

    d)雷雨大風紅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兩小時內可能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可達12級以上并伴有強雷電;或者已經受雷雨大風影響,平均風力為12以上并伴有強雷電,且可能持續。

    冰雹預警信號

    冰雹預警信號分二級,分別以橙色、紅色表示。

    a)冰雹橙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6小時內可能出現冰雹伴隨雷電天氣,并可能造成雹災。

    b)冰雹紅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兩小時內出現冰雹伴隨雷電天氣的可能性極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災。

    道路結冰預警信號

    道路結冰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a)道路結冰黃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1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有影響的道路結冰。

    b)道路結冰橙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6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有較大影響的道路結冰。

    c)道路結冰紅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兩小時內可能出現或者已經出現對交通有很大影響的道路結冰。

    森林火險預警信號

    森林火險預警信號分三級,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a)森林火險黃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森林火險等級為三級。中度危險,林內可燃物較易燃燒,森林火災較易發生。

    b)森林火險橙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森林火險等級為四級。高度危險,林內可燃物容易燃燒,森林火災容易發生,火勢蔓延速度快。

    c)森林火險紅色預警信號

    圖標:■

    含義:森林火險等級為五級。極度危險,林內可燃物極易燃燒,森林火災極易發生,火勢蔓延速度極快。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XXXXX爽日本护士在线观看-未满十八私人高清免费影院-日本护士在线视频XXXX免费
  • <tbody id="ss4q9"><noscript id="ss4q9"></noscript></tbody>
    <th id="ss4q9"></th>

    <tbody id="ss4q9"><noscript id="ss4q9"></noscript></tbody>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