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6月4日,重慶,“中國風電技術交流研討會暨中國風電行業創新力企業50強評選頒獎盛典”開幕,在眾多企業中,一家運維行業“黑馬”闖入了大家的視線:成立僅5個月的北京國電電力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入選“中國風電行業十大風機運維企業”,成為資歷最年輕的獲評單位。 高起點樹立品牌 今年1月,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北京國電電力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新能源技術公司剛一亮相,便以其獨特優勢,吸引了市場的目光。 國電電力是一家大型發電企業、央企上市公司,近年來,國電電力風電裝機快速增長,2015年裝機容量429萬千瓦,在A股電力上市公司中名列第一。公司風電利用小時、棄風率、度電利潤等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均優于可比企業平均值,獲評“2015年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而聯合動力作為中國國電旗下的大型風電機組制造企業,也正致力于從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擴展。 經過多年的快速擴張,國電電力在全國已擁有風電場、光伏電站70多座,分布在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但新能源專業技術人才不足、設備維護成本較高、部分老舊風機效能有待提高等問題也日益突出。為突破傳統用人機制,降低運營成本,創新檢修管理,國電電力組建了新能源技術公司,著力打造一支服務于新能源產業的精兵。 2016年前后,一批新能源骨干陸續進入新能源技術公司,同時,對簽約的新能源場站的屬地化招聘也快速展開。至今,一支包括本部管理層、屬地化市場招聘員工在內的160多人的新能源管理運維團隊已經建立。該公司的主要任務是:承擔新能源項目的運維、定檢、搶修與升級改造等業務,通過開展風機精細維護、設備提效、性能優化、技術創新等工作,做優存量,做強增量,持續提升新能源發展質量和創效增效能力。 國電電力新能源技術公司總經理董霞威表示:“作為由業主成立的運維團隊,我們在市場、技術、資金、人才、管控、信譽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優勢,加上聯合動力作為設備制造商的技術、供貨渠道,對做好國電電力的新能源運維并拓展市場,我們有著充分的信心。” 高標準保障服務 從1月正式成立至今,新能源技術公司通過公開競標,已完成20個項目合同的簽訂。讓各業主滿意的是:新能源技術公司的競價,較大幅度降低了各新能源項目的委托運行、維護和檢修費用。 “幫助業主實現收益最大化,是運維企業價值的體現。”董霞威對公司的定位非常明晰。 對如何服務好新能源企業,董霞威的思路很務實:從實際出發,以提高效益為目的,解決關鍵問題。“影響效益的因素很多,關鍵要看方案是否適合你!對限電嚴重的地區,花大力提高風機發電能力就沒有太大價值;對設備狀況好的風機,繼續優化性能就不是最關鍵問題。” 而要幫助業主實現收益最大化,靠的是技術、人才、管理、服務。 傳承著股東國電電力的基因,新能源技術公司將精細化管理和標準化建設引入運維,將運維業務細化成30余項具體業務,為業主提供精準服務。 理論發電量平衡分析法是國電電力風電管理的創新之舉。根據平衡分析法,實發電量加各項損失電量等于理論發電量。而風電損失電量包括限電、故障、計劃檢修、受累和性能損失五大因素。“我們以理論發電量平衡分析法為切入點,重點是解決故障損失電量、計劃檢修損失電量、性能損失電量,其他問題我們將配合業主開展工作。” 針對大部分新能源場站存在普通儀器難以檢測的安全隱患,該公司購進先進的探測儀器和檢修工具,以國電電力內蒙古新能源公司采用的聯合動力第一批風機為試點,以信息化手段,深入查找電量損失原因,全力提高風能利用率。“不久,這些試點成果將在其他風電場運用。” 做大做強運營維護,關鍵在人才。風電機組分散在全國各地,如何規范管理運行維護人員、提高運維水平,是行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新能源技術公司突破傳統,采用自主用人機制。對需要駐場運維的簽約企業,依托國電電力人才招聘機制,相應招聘當地的運維人員。這些人員的編制在新能源技術公司,卻由所在場站的風電企業自己招聘、管理。“招聘的運維人員是否符合需要,各風電企業最有發言權。我們負責的,是對這些人的培訓、考核、薪酬發放。這樣一來,既實現了現場人員的統一管理和隊伍穩定,也保證了運維公司的人才構架,達到了互補互贏的目的。” 目前,該公司已招聘屬地化員工140多人。如何盡快提升這支分散在各地的運維隊伍的素質能力?新能源技術公司實施“343”管理機制:即根據業績,劃分優秀、良好、較差三個等級,并拉開薪酬待遇,較差的人員的薪酬僅高于最低保障工資。所有員工靠能力來決定所在層級,可有效刺激低能低效員工提升能力素質或直接流出體系,保證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服務質量的持續提升,為現場人員流動及對外業務的承攬打下了基礎。 實現效益最大化,不僅關系風機設備的正常運轉,更涉及風電場站的全程管理。 在董霞威看來,因企施策、因地制宜是落實管理方式的最好實踐。我國風電企業普遍存在機型種類繁多、備件管理難等問題。設備制造商的運維人員對風機整機熟悉,具有核心技術優勢。但目前風場的很多問題是管理問題。“有不少事故是培訓、管理不到位帶來的,有的問題甚至讓人感到可笑。”而脫胎于央企電力上市公司的新能源技術公司,熟悉電站、變電站的管理,設備的運行維護規范、到位。目前,該公司正在著手編制技改方案、檢修維護方案、運行和檢修投標書的技術模板,“嚴格規范的管理,是我們作為傳統電力企業開展新能源運維的強項。” 優質的服務,也是運維企業與合作伙伴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保證。 新疆塔城公司擁有9.9萬千瓦風電裝機,由于地理位置和技術原因,塔城公司風電運營一直未能達到應有水平。得知這一情況,新能源技術公司主動上門服務,從內蒙古新能源選拔抽調了兩名技術優良的檢修人員赴塔城公司開展技術支持,使當地員工素質和風機可靠性得到了明顯提升。 據介紹,目前,國電電力新能源技術公司的簽約項目已超過2000萬元。該公司擬通過規;⻊蘸图胁少,有效降低成本,統一管理標準,建立可復制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指標,不斷提高管理的效率。 高端化拓展市場 不斷擴大的運維市場蛋糕,為各具優勢的運維企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