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ss4q9"><noscript id="ss4q9"></noscript></tbody>
    <th id="ss4q9"></th>

    <tbody id="ss4q9"><noscript id="ss4q9"></noscript></tbody>
    新電力網 · 打造最新最全的電力資訊網
    當前位置: 主頁 > 項目招標 > 設備招標 > 中國“十三五”電力、新能源行業現狀以及關鍵技術發展淺析(三)

    中國“十三五”電力、新能源行業現狀以及關鍵技術發展淺析(三)

    發布時間:2017-02-05 23:51內容來源:新電力網 點擊:

    中國“十三五”電力、新能源行業現狀以及關鍵技術發展淺析(三)

    5燃煤電廠煙氣污染物一體化脫除及二氧化碳捕集技術

    煤電煙氣污染物治理及處理物利用是煤電持續展的關鍵因素,但傳統煙氣凈化技術一般針對單一污染物處理,工藝鏈長、投資和運行成本高。二氧化碳捕集技術對減少溫室效應及提高電廠綜合效益有重要意義。污染物一體化控制技術國內已進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尚無示范工程;二氧化碳捕集技術降低能耗和成本是重點研究內容。

    重點研濕法一體化脫除系統、活性焦一體化聯合脫除系統。重點研究新一代高效低能耗的二氧化碳捕集吸收劑和捕集材料,示范應用多種源匯組合的CCUS全流程系統,進行CCUS全過程技術示范。

    6燃氣輪機聯合循環和微型燃機冷熱電聯供發電技術

    燃氣輪機聯合循環(NGCC)已成為我國清潔發電技術的重要分支,但我國燃氣輪機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差距巨大,核心部件以及專業技術服務均有國外制造商控制,價格居高不下。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0kW微型燃氣輪機研制已取得重大突破。

    重型燃機重點開展H型燃機的系統集成研究,加快項目的示范應用;在F級燃機方面取得關鍵部件及技術的自主化突破。重點研發重型燃氣輪機的試驗驗證平臺。

    7超臨界CO2循環發電技術

    超臨界CO2透平是一種以超臨界CO2為工質的基于布雷頓循環原理的動力發電設備,是一種比傳統蒸汽輪機更為先進的發電裝備,作為一種外燃機,其也可采用太陽能作為熱源,由此也誕生了基于超臨界CO2循環的光熱發電技術。這種新型發動機的研發,美國目前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得到美國部的支持,因為此項技術在提高發電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有巨大的潛力,超臨界CO2透平技術用于地面發電廠,除了體積小、重量輕之外,還可以不用水,適合荒漠缺水地區的應用,其應用于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可實現效率的顯著提升,是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理想選擇,該系統僅需要較低的熱量即可啟動發電機、其應對負荷變化調整迅速、支持快速啟停,這些優點是普通發電系統所無法比擬的。

    目前國內電力系統對超臨界CO2循環技術研究處于起步階段,但超臨界CO2循環發電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將是一種可能帶來發電系統變革的技術?萍疾拷衲暌舶l布了重點研究課題。

    (五)可再生發電及利用技術

    可再生是世界各國科技創新部署的重點,是未來電力技術發展的方向。當前,以新為支點的我國轉型體系正加速變革,大力發展新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未來我國新還將大規模發展。

    1海上風力發電技術

    歐洲海上風電起步早、發展快,全球已建成的海上風電90%位于歐洲,截至2014年,歐洲累計海上風電裝機達到805萬千瓦,分布在歐洲11個國家的74個海上風電場(其中英國、丹麥、德國裝機總容量排名靠前)。歐洲6MW海上風電機組已形成產業化并批量安裝,8MW海上風電機組進入樣機試運行階段。

    我國海上風電綜合實力整體較弱,機組容量以3MW~4MW為主,6MW機組處于樣機試驗階段,并且我國嚴重缺少海上風電施工經驗、運行維護與專業監測亟需加強。

    到2020年,形成具備8MW及以上大型海上風機制造能力;突破海上風電施工和建設、并網運行關鍵技術;建成海上風電全景監視及綜合控制系統。

    中外海上風電廠家、項目介紹

    2016年6月,西門子與歌美颯簽訂約束性協議,合并雙方的風電業務以打造全球風電市場的領先企業,尤其在海上風電項目上,西門子領跑全球海上風電市場。西門子已提出到2025年通過數字化和基礎創新等方法使海上風電的度電成本降到8歐分/千瓦時以下,提高供應的競爭力加強氣候保護。

    丹麥是世界風電發展最快最好的國家,在1991年建成全球第一座海上風電場,擁有20多年的海上風電場運營經驗,有完整的產業鏈,走在了世界前列。

    目前,歐洲三家公司具備生產8MW海上風電機組能力:丹麥維斯塔斯Vestas公司V164-8MW;Adwen公司(歌美颯公司與阿,m集團合資企業)AD-180-8MW;西門子首臺SWT-8.0-154機組將于2017年初安裝,預計將在2018年初獲得機組型式認證。

    2013年7月4日,全球最大近海風發電場--英國“倫敦陣列”(London Array),在英國東南海岸開始運營,裝機容量630兆瓦,采用了德國西門子SWT-3.6-120渦輪機(3.6MW),安裝地點是距離海岸20公里的海面上。已耗資15億英鎊的“倫敦陣列”綿延20公里,裝備175臺渦輪機,加強了英國在全球近海風力發電領域的優勢地位。

    2016年5月,西門子將為蘇格蘭Beatrice海上風電場項目提供、安裝并調試84個風力發電機組,每一個轉子直徑為154米,發電量可達7兆瓦。

    目前,國內已有金風科技(002202)、華銳風電(601558)、聯合動力、湘電股份(600416)和海裝風電等廠家完成5MW及以上大型風電機組的吊裝和試運行。

    亞洲首個海上風電場——上海東海大橋102MW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的34臺風機全部由華銳風電提供,已順利運行5年,并成功走出質保進入后運維服務階段;

    華能如東300兆瓦海上風電場工程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海上風電場,該項目規劃建設50臺4兆瓦和20臺5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北區選取西門子4兆瓦風機和中船重工海裝風電5兆瓦風機,南區則是遠景風機,在國內首次大規模使用

    5兆瓦海上風機,預計2016年年底實現首批機組投產發電,2016年6月26日,金風科技首個近海海上項目三峽響水項目首臺機組順利完成吊裝。響水項目為三峽集團首個海上示范商業運營項目,采用18臺金風科技121/3000KW直驅海上型機組,項目離岸垂直距離6海里,水深5--9米。

    2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

    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起步較晚,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在核心設備上與國外相比有很大差距,導致轉換效率低,若使用國外產品則成本更高,由于投資成本高導致進展緩慢。

    重點突破光熱電廠系統集成技術和機組運行技術,重點研發熔鹽吸熱介質的槽式集熱管、線性菲涅爾集熱系統、太陽能超臨界CO2布雷頓循環發電系統和設備;推廣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2020年建成西部多個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項目。

    國家局剛剛批復了20個示范項目

    (1)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是目前商業化程度最高的一種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主要采用導熱油作為傳熱工質,通過油水換熱器產生過熱蒸汽,推動汽輪機發電。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