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訪華隨行商務代表團通用電氣名列其中,而通用電氣是中國西電第二大股東,其他的可能都是來賣東西的,唯獨通用是來買東西的。特朗普不是要搞基建嗎?下面是專業人士分析,轉載的。 “美國的輸配電設備市場占北美整體市場的近70%,未來增長主要受新能源、智能電網 建設和舊設備更新的驅動。美國的電網網架強,二次設備弱,設備陳舊老化,70%的輸電線路和變壓器運行了25年以上,60%的斷路器運行近30年,50%的配電柱也有30~50年之久了…….” 緊接著,筆者又想起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一次演講中說過的話:“智能電網關乎美國能否適應數字時代和促進清潔能源 經濟的發展,這一巨大工程可以與上世紀50年代美國修建全國公路 網相提并論。”原來,早在2009年底,奧巴馬就將“智能電網”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力促政府出臺了總額高達80億美元的相關投資基金。 那么,新電力網,美國會不會就是那個“逼迫”GE斥巨資入股西電、即將爆發的大市場呢? 讓我們再來看看GE方面為數不多的、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話: “在討論合作時,我們曾對全球市場做了業務的規劃。美國電力市場在未來十年的投資規模大致是6700億美元,其中約88%是設備投資。”GE數字能源高壓電力設備全球產品線總經理張先國說,“因為美國很多電網需要更新改造,涉及到大部分都是設備,我們與西電希望能夠通過合作充分抓住機遇,成為市場主流的供應商。” 在此之前,美國輸配電設備市場主流的供應商為ABB、西門子和阿爾斯通,這幾家企業的共同特征就是一二次設備業務齊頭并進。 通用電氣輸電業務全球總經理BobTurko對美國《商業周刊》也作出了相似的表述:“美國和歐洲陳舊的輸配電設備更新為GE和西電的合作提供了機遇。” 另外,從中國西電公布的最新半年報 來看,西電已經明確說了,通過與GE的合作,西電已經拿到了來自美國的訂單 。 沿著這條思路繼續分析下去,GE斥33億元巨資參股西電也就不難解釋了: 美國萬億輸配電設備更新換代的大潮正在涌來,與30~40年前不同的是,在這一波的采購中,絕大多數的招標可能都會以一、二次設備成套的方式進行。 如此一來,GE如果不迅速彌補自己一次設備方面的短板,原有二次設備業務或許都會受到較大的沖擊! 在無法短期培育起一次設備業務的情況下,按理說,GE可以選擇并購一家企業。畢竟,當初杰克 韋爾奇就是憑借著并購將GE做到現在的規模。然而,GE能選擇的并購目標并不多,全球除了西門子、ABB、阿爾斯通、施耐德、三菱等企業有一定規模外,剩下的就集中在中國了,主要有西電、特變電工、天威保變以及國家電 網直屬的平高和許繼等。 那幾家有實力的外企就不說了,GE并購它們的一次設備業務可能性不大。仔細看來,中國的這幾家企業也都不太可能會被GE并購或控股:西電是輸配電設備領域重要的央企 、天威保變幾年前已經被央企中國兵器裝備 集團整合、平高和許繼又都被國網并購、特變電工雖是民企,但其老板張新卻也是野心勃勃…… 如此一來,GE在這些企業中選擇一家參股就不足為怪了。西電集團作為中國輸配電設備領域重要的央企,其規模恰好可以和GE的輸配電業務相匹配,產品線又很齊全,GE參股其上市公司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另外,參股本身其實也不失為一種高明的做法。輸配電設備領域的發展趨勢是利潤更多的往門檻更高的二次設備上轉移,與并購相比,GE用參股的方式長期綁定一家一次設備企業不僅同樣可以達到彌補其短板的目的,還可以將省出來的錢投入到更賺錢的業務上去。(GE工業部門的平均利潤率都在10%以上,而西電、特變電工、天威保變等一次設備企業基本都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 值得關注的是,GE還和西電簽訂了出口相關的商業協議。“公司將可以借助通用電氣在歐美等地區的優勢將公司的一次設備產品帶入歐美等市場……公司與通用電氣之間的產品銷售將以目標市場價格為基礎并根據雙方約定的傭金比例進行有償銷售。” 可見,GE已經將方方面面都想好了。巨資參股西電后,不僅可以守住自己原有的二次設備業務,還可以進一步從西電處收取傭金。雖然雙方沒有公布傭金的比例,但考慮到二次設備更具系統復雜性,從國際趨勢上看,在以集成服務為特征的聯合投標中,主導企業更多的還是二次設備廠家,因此GE收取的傭金應該不會少吧! |